
 
| 
             物质名称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生物基阻燃增塑剂BPCP-600A1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制造商信息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福建省明洲环保发展有限公司    地址:  福建省邵武市吴家塘镇金塘工业园区二期一区尚明路1号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紧急联络电话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+86-0573-88623098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成份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含量(按重量计算)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生物基阻燃增塑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100%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对健康的潜在影响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|
| 
             皮肤接触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重复或长时间的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眼睛接触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可能会造成轻微的眼睛刺痛感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食入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如果吞入会刺激口腔,咽喉和胃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吸入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可能会引起头晕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皮肤接触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流动清水冲洗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眼睛接触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吸入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就医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食入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就医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危险特性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具有一定阻燃性,遇明火、高热也有燃烧风险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灭火方法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,必须马上撤离。灭火剂:二氧化碳、泡沫、干粉或砂土(不可用水喷射)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应急处理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,穿一般作业工作服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。防止流入下水道、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。小量泄漏: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。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,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大量泄漏: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。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,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操作注意事项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密闭操作。密闭操作,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戴防化学品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。避免与氧化剂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储存注意事项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手防护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戴防化学品手套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眼睛防护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,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呼吸系统防护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,高浓度、高温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工程控制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密闭操作。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其他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粘度( 50 ℃ mpas )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220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密度(20℃, g/cm3)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1.26±0.02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外观与性状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无色液体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溶解性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不溶于水,可溶于醇、苯、醚等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稳定性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本品正常条件下是稳定的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避免接触的条件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未知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聚合危害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正常条件下不会发生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禁配物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强氧化剂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无资料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本品不包含任何破坏臭氧的化合物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废弃处置方法: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本产品运输时要避免日晒、雨淋。在搬运时轻装轻放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本品应贮存在干燥、通风的库房内,贮存期从生产之日起为3个月。本产品超过贮存期后,按物性标准规定检验合格后使用。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| 
             此处数据根据我们现有的知识而撰写,提供了该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安全注意事项,但并不对于本品所有性质的保证,使用者请依应用需求,自行判断其可用性。 
             |